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应知应会—学院及专业概况

作者:发布时间:2022-01-05浏览次数:583

1.红足一1世66814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红足一1世66814前身是创建于1985年政史系,是学校最早创办的系部之一。2004年滁州学院建制后,更名为教育与法政系,2011年,组建红足一1世66814。学院现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先后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基于OBE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U-G-S(K)”三位一体基础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1234”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师范专业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员工49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18人,博士12人(含在读)“双能型”教师15人;获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9人,校级26人。近五年来,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承担各级产学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0多篇,其中SSCI、SCI、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5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63项;发表教研论文31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

学院建有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各项仪器设备价值达400余万元。拥有校外教师教育实习基地23个,建有省示范实习基地1个,校示范1个,满足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积极推进校地合作,积极寻求与地方教育事业合作的渠道和路径,不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先后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及中职学校等签定产学研项目10多项。

红足一1世66814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在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科竞赛中均有上佳表现,初次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收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沿革情况?

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2年首次招生,2015年获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评估,并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于2016 年毕业,本专业是连续培养。本专业生源来自于安徽省内,学制四年。2012 年起,按本科第二批次面向全省招生。2014 年起,开始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执行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年学分制下3-6年弹性学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办学地点在琅琊校区,现有在校本科生543人。教师32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兼职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其中博士在读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教学名师2人,省教坛新秀2人。教师专业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钢琴和舞蹈等多个学科,教师梯队结构合理。

专业依托教育学科,拥有小学教育、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支持。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 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教材10余部,其中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和一流教材1部。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大创实验室1个。教师教育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3.红足一1世66814现有多少在校本科生?录取生源质量如何?

红足一1世66814现有在校本科生938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43)。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面向安徽省内招生,分普通招生和对口招生两类招生途径。录取生源质量较好。

4.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以服务学前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与信息素养、扎实的保育教育、综合育人与专业发展能力,能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幼儿园骨干教师。预期毕业5年后达到:

1)教育情怀高尚: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热爱幼儿和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与独特性,能够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保教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能力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能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幼儿园骨干教师。

3)育人能力全面:坚持立德树人,掌握活动育人的方法与策略,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善于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契机,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成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环境的创设者。

4)专业发展迅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在保育教育实践中不断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具备专业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型幼儿教师。

5.学院在学习指导方面如何做到分年级指导?

1)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新生启航教育、专业导论、专题讲座等。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即安排班导师、双导师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以小组化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指导。通过“新生适应指导”“新老生见面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一年级的教育见研习主要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观摩”,对幼儿园教育状况进行考察。

2)面向二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教育研习、教育见习、学术科研等指导。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如“基础教育未来之星”师范生技能大赛。同时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省和学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邀请知名专家、优秀学者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学术报告或专业论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术创新意识。二年级教育见习主要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助理”,研习则针对教育见习中典型案例分析和教育经典研读。

3)面向三年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含艺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指导。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月”儿童剧、舞蹈、器乐、语言艺术类比赛、模拟说课等提升师范生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构建“学业—职业—就业”的指导服务全程化工作体系,着力推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创新创业指导。三年级的教育见习主要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模拟”,研习则是进行教育实践调查研究。

4)面向四年级学生,开展教育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就业指导。组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就业动员大会。安排考研、考编成功的学长为有意向继续深造的学生介绍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教师编制考试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及面试技巧,学院相关领导为毕业生介绍毕业设计安排及要求,就业途径和就业安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学院如何实现全过程跟踪与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1)教务系统和网络教育平台:学校加强对教务系统平台和网络教育平台(泛雅、毕博、慕课)的建设,实施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考核环节,跟踪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2)阶段学习情况评价:学校及学院会阶段性地对学生校内课程环节及校外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测评。

3)学年综合素质评定: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它是以品德、学业为基础,创新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4)学业警示及帮扶:学校制定《滁州学院学业预警管理办法》,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或已经发生学习问题、或完成学业困难的学生进行警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补救和帮扶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制度。预警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学业预警工作按学期进行,每学期第6周由各学院根据在读学生学业情况,采取相应预警办法。

7.学院对受学业警示学生采取哪些帮扶措施?

1)辅导员为帮扶措施第一责任人

辅导员第一时间采取“一对一”的专门谈话,及时化解预警学生思想压力,树立学习信心,并持续关注其学习情况,对部分生活懒散,迷恋网络,不重视学习的同学进行个别教育并加强引导,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细致指导学生做好重修选课等工作;同时,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就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留级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定专门学生督促其学习,与家长做好沟通和联系,请家长帮助监督和促进。

2)专业任课老师为帮扶措施的主要执行人

每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均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对应的毕业要求,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其所对应的毕业要求。专业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督促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问题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其他即将授课的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业有困难的同学形成持续跟踪,由任课教师进行课程辅导,形成精准帮扶,使其满足毕业要求。

3)班级帮扶小组发挥朋辈辅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业优秀学生的朋辈辅助作用,与需要帮扶的学生一帮一互助,及时了解帮扶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帮扶和心理疏导,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8.红足一1世66814是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的?

1)从新生入学抓起: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统一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注重课堂效果: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风督查工作小组,院长、书记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制定和完善学风建设政策,保障教育教学指导工作。

3)加大奖励力度:学院按照《滁州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滁州学院考取硕士研究生学生奖励暂行办法》,加大了对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通过者、考取重点学校研究生、优秀实习生、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者和发表学术论文等同学的奖励。

9.学院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如何?

近三年,共立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6项;在本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参加第十一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参加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10.学前教育专业近几年英语考级情况如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近三年来(2019届-2021届)四级通过率分别为46.24%、49.02%和51.95%,平均通过率为49.07%;六级通过率分别为6.75%、8.01.%和10.2%,平均通过率为8.32%。

11.学前教育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升学率保持在什么水平?

   近三年,学位授予率(2019届-2021届)分别为100%、100%、99%,年度就业率分别为93%、92.84%、91.73%,近三年毕业358人中考取研究生2人,平均升学率达0.5%。

12.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具有在岗教师32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含在读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教坛新秀2人。

本专业还聘请了8名兼职教师,全部来自滁州市教科院和幼儿园一线的优秀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参与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

13.学前教育专业图书及计算机、网络资料情况怎样?

学校计算机中心现有教学用计算机500余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114台,学院拥有计算机59台;校园网已基本覆盖校园内的所有楼群,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平台;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30余万册(其中,教育类图书资料约11.30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50余个,其中包括自建数据库5个。其中教育类、学前教育类图书、报刊资源丰富。学校图书馆使用大型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完善了服务师生的借阅管理制度。网络以及图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

14.学院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如何?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与校外幼儿园、幼教集团合作建成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13个,用于开展本专业的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等活动。

1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在哪些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使用的实验室包括学前艺术技能实训室、学前教学技能实训室、学前保育实践实训室和综合实践实训室。

学前艺术技能实训室下设玩教具与幼儿美术综合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数码钢琴实训室、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实训室;学前教学技能实训室下设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儿童绘本阅读与创作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学前保育实践实训室下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验室;综合实践实训室下设:学前综合模拟实训室、学前综合游戏实训室和智慧教室。可满足学前教育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相关实践、实训课程的开展。

16.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有哪些?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17.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有哪些?

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教师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毕业设计(论文)。

18.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哪些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动员、选题(教师出题、师生双向选择)、开题、中期检查、定稿查重、指导教师评阅、专家评阅、答辩、确定最终稿、评优复审等环节。

19.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如何评定的?

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记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分别为:20%、20%、60%。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百分制。

20.学院是如何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的?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健全的校、院、系三级管理制度

在选题方面,要求题目无重复,符合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要求,体现工程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求: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强调选题尽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2)因材施教。对兴趣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指导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指导;3)一人一题;4)综合训练。选题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指导方面,指导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科研、教研能力突出的高级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可适当增加指导人数,最高不超过15人;外聘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每周指导的时间不少于10小时,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质量。

此外,学院还强化过程管理,实施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前的论文质量抽检、与同行教师评阅来严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终审人:宋德如